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与创新

张大震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创新方面的经验。我今天谈的内容不是很技术,虽然华为是一家技术型的公司,我们讨论任何技术的问题一定要讨论本质性的问题。什么是本质性的问题呢?在座各位都来自于IT行业,即使不是来自IT行业,我相信各位也是每个企业的IT部门。每个IT公司虽然是声称IT公司,但是它现在核心的关注点、经营点、运营点都已经不再是IT了。

  我这里举了三个例子,逐一给大家看一下。

  互联网行业,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声称自己是一个IT公司,我不否认互联网公司是IT公司,但是细看,每家互联网公司核心业务都不是IT,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超过1万个IT开发人员,但是真正给他们带来钱的是搜索、数据、电商、社交网络,还有一些媒体,新浪是IT公司吗?它更像一个媒体公司。

  IBM,前几天有一个传言,最后证明不是真实的,IBM当时裁员26%左右,但是实际上它做了很大的一个调整。我们对IBM观察了很长时间,IBM的转型表面上看的确由供应IT设备向走服务的路线转型,但是IBM最大的价值,个人认为它是在帮助企业业务提升新的增长点,这才是它最大的价值。它整个转型方向宁可放弃原来的PC机,宁可放弃后来的服务器,甚至现在连芯片都有可能放弃,是因为它原始技术积累并没有在未来给客户带来价值,它很多时候在聚焦。

  苹果,大家都说苹果是伟大的IT公司,甚至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因为现在互联网很流行,今天主题也是讨论互联网。苹果伟大,伟大之处在于乔布斯本身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领导的苹果公司,像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技术含量很高吗?不这么觉得,为什么苹果手机能卖那么贵呢?因为乔布斯巧妙的把传统IT技术产品和时尚消费很好的结合起来。乔布斯伟大之处在于此。乔布斯还很好的把握住消费者心理和偏好,苹果手机并不是引领手机技术行业的发展,而是引领IT行业和时尚消费行业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将粉丝很好的发挥起来。乔布斯演讲里有一句话,买苹果手机的人都是天才,很多用苹果的人跟我说,现在买苹果手机是很时尚的人。我节的买苹果手机只能证明你有钱,真正时尚的人是乔布斯,把技术和时尚结合在一起。

  IT公司或者IT部门在IT领域聚焦的已经不再是技术本身,技术本身是一个工具,最终我们需要聚焦的是业务,能不能在业务上站住脚跟,然后取得成功。我觉得IT不再是IT,IT已经泛化了。IT今天如果是我们主要业务的话,很难取得很好的发展。

  今天主题是互联网,我梳理了一下,互联网公司进入的行业是我们能想象的大部分行业,只是有一两个的行业,比如说钢铁没有听说,矿山也有互联网公司介入了,现在矿山的一些企业在用互联网挖矿,每个行业都受互联网的影响,包括政府。我正在思考未来很可能有这样一个场景,互联网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实际上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存在。

  既然发展这么大,对企业而言,很多时候就要考虑,这个已经考虑很久了,我们怎么去做互联网的转型,我们怎么去拥抱互联网。

  在转型的时候,大家都在提拥抱互联网首先是大数据,然后是云计算。的确大数据和云计算是支撑我们向互联网转型的基础,不可否认。因为它提供了我们计算能力,以及对数据挖掘提供无限的空间。

  真正让我们企业发挥价值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把技术当做一个工具很好的应用起来。今天讲学术没有太大价值,所以我主要讲华为的例子。邬贺铨院士提到华为的手机销售额不及苹果一个月的销售利润多,这是实际情况。任老板内部文件公开的时候说你跟我说几年之后成为世界第一,我是不相信的,因为你的销售量再多,给我们公司贡献是没有意义,而关键是要给公司创造一个价值。的确作为苹果公司而言,或者IBM公司而言,华为还有很长的一个路要走。这也是我们发现公司整个内部有这么长的路要走,所以我们需要聚焦。所有人提到互联网思维,拥抱互联网的时候,任总发表一个内部讲话,要求公司不能随意拥抱互联网,不要随意赶热潮,最多是应用互联网工具。这个引发了很多的争议,包括内部和外部。争议的结果是一个媒体人发表了一篇文章,任老板已经老了,等等说了很多。那个文章在公司里面被骗在新增社区,新增社区是华为内容的一个社区论坛,老板和员工都可以看到。贴到里面之后还置顶,置顶的人是公司CFO。

  我观察华为公司这么多年,华为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能够快速接受外界的攻击和批评。华为是什么样的公司呢?就是在外部攻击下,你攻击的强烈和猛烈,它的成长越迅速,它最害怕外边没人攻击,都肯定它,说它发展不错。即使这种情况下,华为内部要成立蓝军,外部没有攻击的时候,内部要进行攻击,实现成长。

  大家说企业发展一定要说企业的敏捷,说企业的创新,我们很多时候提敏捷是业务敏捷,业务上线时间需要多么短。华为也是这样的,华为云平台上线时间原来月计,现在周计,很多工作以小时计算,现在是以分钟计算,但是这不是华为核心竞争力,云计算、大数据给华为带来很大的价值,华为的敏捷是组织能够快速变动,快速变动不影响整个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能为整个市场创造价值。这是在同等公司内部、同等规模公司里面的核心竞争力。怎么保证一个组织顺应万变,局势是万变的,今天一个产品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你的产品很贵,人家卖的只有你十分之一怎么办?最终发现企业拥抱互联网,企业想前发展,首先不是买一套设备,而是内部组织怎么变革。

  我们向互联网公司学习的东西很多,不是学他们的技术,他们技术的确很先进,首先要学他们的经营和管理。互联网公司上线一个业务不超过两周,超过两个月觉得整个时代都变了,还上什么线。

  再就是创新的问题,我们在提创新的时候,整个互联网公司创新模式和企业创新模式完全不同,因为企业成立一个项目,特别是政府,政府要立项,必须头一年写预算,还要申请。一个企业也相同的,上线一个项目可能要三四个月时间,为什么需要那么长时间上线?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两周就可以?互联网立项成本很,低到这个项目失败都可以承受的起。这时候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就区分开了,我们把它放大,互联网公司有1万人,一个团队有5个人,可以有2000个项目一起运作,我不需要全部成功,只需要成功10%,2000个项目有1800个全失败了,没关系,只需要200个成功,我项目收益要超过整个2000个项目投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才是互联网公司核心的竞争力。

  我们企业上一个项目还整天担心领导不批准,项目失败,因为项目失败企业就Over了,这样怎么跟互联网竞争呢?你跟它差异在什么地方呢?互联网推出一个产品很好。咱们说微信,很多公司又推出其他的聊天软件,但是已经晚了,大家已经用微信了,你还用这个聊那个聊。先推出来的我印象当中是米聊,不到一个月时间微信就出来了,快速发展,当时也有传言,如果米聊比微信提前推出两个月,今天大家用的就是米聊,他们上线非常快,跟风险投资相似。

  企业考虑创新的时候,考虑企业发展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聚焦某一个产品,而不聚焦整个企业的战略方向,不聚焦企业的变革,这时候我们拥抱互联网很长时间的事情,而且有很长的路要走。华为公司在这方面做的时候,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个企业组织变革,华为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相比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华为公司认为我们整个的发展还不够,我们做管道,还需要很多的事情去做,甚至还需要把管道做的最宽、最深,这也是华为公司对整个产品、整个公司的定位,我们只做管道及其基础设施的根本原因。

  刚才领导讲,我们跟苹果比差的太远了,我们跟IBM比也差的太远了,我们老大哥们也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希望专心把我们的产品做好,像我们通信行业一样,从起家到追上爱立信用了20年时间。我们进入IT行业、手机行业追上苹果,并不是两三年时间差距的赛跑,可能是十年、十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华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15年之后、10年之后我们是不是还生存,还存在,还能不能给员工发工资,而不是今天手机利润多少钱,这才是整个企业的一个生存之道。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感受。

  刚才提到企业可以到柔性制造的能力,我们自动化设备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但是实际上这在中国用得很少,为什么?就是中国人太便宜了,自动化设备短期内都是不需要的,企业需要发展,有一个研究说物联网可以在中国快速发展,当时物联网传递信息还不如农民打电话效率高,农民白菜2毛钱1斤,你用什么互联网,任何事务发展,光谈技术发展没有用,但是所有发展流程自动化之后,人就可以淘汰,成本降到足够低,中国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核心竞争力都会颠覆。这是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说到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架构,这比我们互联网公司复杂的多,我们要考虑过去已经积累那么多的设备,还要考虑领导的感受,还要考虑组织变动,还要考虑未来的立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公司所有中层全部干掉,高层也受不了。我们的组织或者IT平台根本不具备支撑整个企业组织变革的能力。

  华为公司IT部门不叫IT部门,叫流程与IT部门,流程在前面就是流程比什么都重要,IT为流程服务,任何组织也是为流程服务。最终是服务我们敏捷和创新。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这本书,叫《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它对技术有非常强烈的描述,今天就不讨论这个东西了。

  华为IT,为什么华为要进入IT行业?原因就是未来卫星运营商网络设备只购买服务器就可以了,你需要路由器软件吗?装个路由器软件,你需要交换机软件吗?装个交换机软件,用软件就可以了,更不用设备。IT行业和CT行业区别消失了,我们要生存必须进入IT行业,才能把整个云计算做好,把大数据做好,我们才能把5年延展到10年,甚至15年,生存问题一直是华为最核心的问题,利润问题是第二位的。这是大家能比较便宜买到华为手机的原因。

  整个IT投入,华为2012年快速成立IT产品线,并把人壮大到1万人,全球都有研究所分布,最终在IT基础设施上从底层的网络数据中心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IT基础设施。

  未来,我个人认为企业和IT供应商之间不再是一种买卖的关系,如果说我们还去签合同,还去谈判,还去招标,你这个设计都不够人家业务新上线的时间。未来的企业和IT厂商一定紧耦合的关系,今天用友发布很多互联网的产品也是这样一个关系。基于IT部门和整个IT行业而言就需要转型,需要跨界,需要考量更多的东西。

  大家对我的话题感兴趣,需要了解,我在写跨界杂谈的一系列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