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拥有公司的各位领导下午好!大家都很疲倦了,可能前面iUAP中心的各位专家给大家主要讲的是政策、理论上的东西、偏理论性东西比较多。
从我们的角度看待一下iUAP的产品。因为iUAP可能跟传统的UAP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涉及到移动和互联。所以正好最近上一次伙伴大会,八月份也是参与国UAP伙伴中心的时候,是中的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八月份,到十二月上线,四个多月时间,时间上证明iUAP交付也是OK的。
我从1999年跟用友打交道,2003年从NC3.0一直到NC6.3,因为我是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主要的项目经理。可以说用友的话这块产品我都很熟悉,6.0我们更多关注开发。我们接多互联网项目,但是移动和互联方面,客户意见最大的也是这块。尤其我做过一个富力地产的项目,这个产品当时做得非常辛苦,我接这个项目是冒很大风险。我也跟客户说项目能不能成功业务方案你们把关,技术层面只能用友把关。技术能力讲我个人不是说吹牛,技术方面我在用友做了十多年,NC任何一个板我都没有问题。
确实这个项目给了我这一个机会,四个月时间过去了,在前端还有iUAP、LSW,包括移动,我们都已经是中间出了一些问题。当时整体来说项目上线。下面给大家简单过一下项目的各个平台开发出来的实际效果演示。增强一下大家对iUAP新互联网平台的认识。
我们自己这家公司是从2009年开始,当时刚成立用友2009年做大力发展伙伴起步阶段,我们侧重于做NC产品实施。开发基本上是小规模的加菜单、加函数,零零散散的开发。
2013年我们经过几年,因为广东区域一些大型的实施和开发项目,很多都是我做的,像广州造纸、广州发展等等,开发量比较大的,比较大型的开发都是我们公司交付的。做了那几把NC3.0一直到NC5点几,我们掌握了,所有原代码也翻了一遍。
到了2015年在移动互联这块开始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因为用友大力推广iUAP这块,所以我们2015年主要是侧重于在移动互联方面做了一些比较大的转型。
这个保险公司陪伴网项目大概情况和大家说一下,这家公司主要做保险的,保险主要侧重于保险的售后、后端服务,一般的保险比如车险去现场定损不一定是保险公司的,相当于伙伴公司,做服务外包的,跟全国大型的中国平安、太平洋等等大型保险公司做服务外包的。这家客户是去年用友有入股的,各位伙伴如果身边有相关客户,也可以把我们案例推介。保险公司基本上以外包形式转出去售后服务。
这家公司当时在引入用友之前他们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是Jawa的SH,没有统一平台,有车险、海水险等三大险种,基本上各做各的,SH没有像iUAP统一开发平台,架构、数据都是各忙各的,我看过他们一部分自己做的业务系统的原代码,在平台搭建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当时引入,想基于原来的业务模式做一个互联网+的保险工作。引入创客概念。因为保险这块服务外包需求量很大,不可能全部用内部的,需要社会上的,像畅捷通代记帐。有很多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可以兼职,也就是创客,可以注册可以去网上接单。后台调度也是在线上处理创客任务分配、事后结算。他们一直想打造把创客、保险人、被保险人整合在一起的生态链。
扩大服务覆盖面,肯定是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方式。这是最直接的。包括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有很多线下发展的公司。线上我们在线上有考试、认证。所以线上结合线下来做发展。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生态圈,能够把保险人、被保险人融合在一个生态链里。其实我了解到他们更大的目标是因为车险的话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所以会出险现场能涉及到行驶证、驾照等很多信息,将来还是想借助做大数据分析,包括对海水险一些案件的评估定价,做一个行业标准。
整个项目定位比较高。
第一期我们实现的效果,这个效果也许就是带着这些理念去做了,但是没有实现的话,需要一个过程。最少我觉得PPT能够说明一件事,iUAP确实消除了我的担心,至少这个项目能够上线。
利用iUAP交付陪伴网平台大概效果怎么样。这是客户、创客、保险人、被保险人。iUAP这块技术专家也都讲到了,我这里不讲,但是我说一下,像这一块iUAP整个开发平台我们都有用。包括移动平台、统一通信,我们项目用的有信,包括云管理平台,因为版本问题没有布上去,但是最终会把SoMa,那个东西最终也会部署上去。包括iUAP用的1.0版本,内测版,UAP移动是六期,都是内测版本。基于这么几个平台做的项目交付。
项目里边iUAP技术专家会给详细展示,这一块iUAP技术架构,我们这里做了一个图例,红色的部分我们都是用到的,像搜索服务、负载均衡,缓存这块,这块全部用到了,我们前端用的不是最新的,可能是主流的前沿的前端开发框架。用的HBO的插件,这些项目全部是我们涉及到的。
业务方跟技术方案有对应,这张图做了对应,运营管理中心,在保险人内部定一些数据,审批流程,这种最适合用我们的、轻量级框架来做的。这一块如果寻找任何一个前端框架去做,会发现一些模板、工作流,这些东西都没有,基本上开发的话是不可能做的。
我们用了iUAP情量级框架六期,来做后端管理,前端主要是创客,在网上上传报告,这种比较讲究,一个是对象不一样,是互联网外部的,对页面的美观、数据隔离、轻量化要求,这一块不适合用传统的iUAP来做,因为首先这两块是LaaS,陪伴网门户用iUAP。
移动这块用的2.5版本,和技术架构对照关系是这么一张图。这张图技术跟业务的对照。后面这块是我们利用iUAP平台的各个对应的工具做的效果展示实例。门户首页是个响应式布局,真正去做web开发,会发现360、火狐等等,有一个杀手级版本ie8,如果客户懂的话会要求你解决浏览器兼容性问题,包括布局是响应式的,可以随着业态分辨率大小调整,我们采用前端的方向进行开发。
这里有一块注册的有信,我们常见的手机短信验证码。
这一块是我们的iUAP前端,iUAP前端其实整个设计,用友这次做得比较好是UI可以跟那个剥离,以前用了快速开发工具这种固定的UI布局就是强制的。我们一般都是整个界面是标准的产品,提供什么是什么。我们这个前端也是用的不能说是缺口,设计整个页面自由度比较高,跟传统的比较高。
后期会花很多时间进行美工处理。如果是传统的你会知道想做美工也没多大发挥空间。我们现在这一块美工,是有很大发挥空间。因为前端可以采用第三方框架去做自由发挥。
这是iUAP这块。iUAP我们看起来跟我们的IA、轻量级都有很大的互相,后台技术也差很远。这是一个iUAP界面展示。就结合后端项目其实是感觉,这个公司后台主数据管理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没有用友这么一种UAP平台做交付,后端开发,这一个工作流如果用传统的前端技术,阿里百度做这些都不是他的强项,后端是基于WEB67的效果,进行了复杂的审批流程。尤其是67审批流程有很大的改进。具有很多很多功能。做一些定制开发,这些公司特别特殊,杂七杂八的,审批过程当中听都没听说过都需要去做。做审批流的,工作量比以前小很多。
展现轻量级这一块,这个展现效果是轻量级这一块的。包括它在后端的一些界面是需要中国式的比较非结构化数据录入,不喜欢传统的表头表体表尾,这些都有做处理。这是移动这一块,我们用的2.5,移动这块开发个人感觉,上次在八月份结项目的时候,IOS还不能在线调试,包括很多开发调试起来难度比较高,做到大概是11月份的话,IOS已经可以通过无线方式,编码过程当中可以在线把应用发布到IOS和安卓进行调试。给我的感觉用友iUAP在用心做这块产品。对我来讲我当时一直担心会说一些以前遇到一些问题,提上去一年半年不会有响应。我最担心的是技术平台,大家可以看到当时拿这个项目的时候,包括轻量级、包括移动,真正大型交付的都不多。涉及到移动的、轻量级的,还有iUAP,这几块全部涉及到的项目部多,而且当时产品确实有不少问题。
这个项目两个月时间,给我感觉确实响应改进比以前快很多。包括最近移动这一块,当时2.5和2.7,百分之百bug解决。正好非常好配合我这个项目验收。我确实在移动做的过程当中有不少问题。
这是一个苹果界面展示。我们用这个最大的好处减少了开发成本。如果维护两个团队,一个是人工成本不可能承担得了,速度也不可能跟得上,我们这期通过这个项目展现,完全对用友移动有信心。确实可以做到安卓和苹果的绝大部分功能,确实做到了一致。如果没做到一致你们可能是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如果有可以交流。我最担心的是安卓和iOS两边同样功能有很大差距。经过这期项目检验,这些问题很少。
我们这些项目光看界面看不出什么,我这个界面、应用能做的一般企业级应用都能做,我们用得很全。这里面会用到地图的,地理定位、即时定位,接口将来也会做,里面有消息、银行卡绑定、包括有信、和微信对接,接任务处理的时候有在线摄像机,本地一切设备。我们做非原生代码,最担心和本地化设备对接存在问题,我们这次基本上调摄像机、调重力感应器都试过,感觉基本上差距不大,IOS和移动,担心同样功能在两个地方有比较大差距。我们做一般企业应用问题不大。
这一期我更大的改进是整个样式,有自定义样式,做互联网开发的时候就是CSS,支持自定义样式表,美工介入可以和开发同步,而且不像RA,RA任何组件属性都是不可调整的。我们支持自定义样式方式在美工介入方面,对APP外观有比较大提升空间。这是整个平台,从首页到移动到轻量级前端的效果。
项目最终到12月份上线,所以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对iUAP整体交付能力很好的检验。项目本身,因为客户是一个行业标杆,方案本身是比较成熟的,能够做到市场第一的话,整个公布的行业是怎么运作的,每个界面采集什么数据比我们清楚,这个项目做出来,与客户方案有很大关系,客户把界面给我们画出来了,我们补充的是数据逻辑没有做过推演,做了一些字段级的增删改。这个行业整个运作模式是比较统一的。
这个平台的话,经过项目检验,应该是觉得这个平台是可靠的,我当时接这个项目的时候,网上有一个济南伙伴,他说如果FW的话觉得你风险特别大,我做过富力地产的,我也很担心。通过这个我觉得大家可以放心,一般应用不会有很大问题。
我们这个项目一个企业管理,运营平台用的ISW做的,跟各种管理要求的功能里面都有。整个开发过程当中没有遇到有什么大的问题。最复杂的审批流都解决了。业务方案和技术平台本身是可靠的。
如果大家有机会接触到类似这一块项目,可以做一个推荐。
后面是一个回顾,我们技术平台在项目里用的哪些东西,后面这张图里全部用到了。
我的汇报到这里,谢谢!